漫漫回嘉致力於深耕在地文化,將嘉義經典的諸羅八景以現代裝置藝術的方式重新演繹,展現在各樓層的主題展覽中。希望旅客能透過這些獨特的藝術表現,用全新的角度重新認識傳統景點的美,感受嘉義的歷史與文化魅力。
每一層樓都是一個探索的旅程,讓您在舒適的住宿環境中,享受文化與藝術的盛宴。




檜沼垂綸-文化中心旁杉池

歷史上的今天-【杉池】台灣木材集散地
日治時期,由於阿里山木材業的開發,嘉義市人口倍增、快速繁榮,為台灣木材集散地。現今市立文化中心的位置,是當年東亞規模最大的【杉池】
阿里山鐵路建造完成後,闢貯木池,以浸貯木材,其中以檜木居多,故又名檜池。池四周植樹,濃蔭蔽天,清風徐來,檜香陣飄,垂釣林下,有太公垂釣渭水之樂,實一休閒勝地。現在嘉義市文化局積極豐富其各項活動以藝文,期能傳承諸羅古文風,創造嘉義新文化,務期全民參與文化建設,人人欣賞表演活動,提高嘉義地區生活品質。
公園雨霽-嘉義公園

嘉義百年公園面積約268000平方公尺,園內古木參天,涼亭水榭,假山魚池,曲徑通幽,因為利用自然山水,風景雅緻,可謂逍遙勝地。內有史蹟資料館、射日塔、孔廟、福康安紀念碑、震災紀念碑等史蹟,為民眾休閒遊憩的最佳場所。
嘉義百年公園擁有豐富而罕見的文史寶藏,可以看出多族群、多朝代的文化特色,值得親近踏遊,細細品味。此外,位在公園東北側的林業、農業兩試驗分所,場中遍植多種熱帶植物,濃蔭逐暑,綠葉搖風,亦值得順道一遊。
林場風清-嘉義樹木園

設置於明治41年(1908)的樹木園,坐落於嘉義公園東北側,其原為橡膠的苗木生產與試驗地,後改為熱帶經濟樹種之栽植試驗區,原屬熱帶經濟樹種之栽植試驗地,其後以母樹園之形態經營,隸屬於農委會林業試驗所。
因其為林業試驗所,又因嘉義為北回歸線經過區,故進行各項熱帶暨副熱帶造林試驗,早期引進巴西橡膠樹、印度紫壇、黑板樹、南洋各地經濟樹種,如桃花心木等百餘種,採用一樹種之群狀栽植方式,而無系統分區之規劃。
目前園內栽植之樹木有一百四十種。歷經百年歲月,園區內群樹挺拔林立,自然樸實中充分呈現林場的幽靜氣息,實為嘉義市區內重要的【休閒綠地】,屬台灣極為珍貴的「都會區植物園」,具有自然保育、學術研究、教學參觀、休閒遊憩等多功能,是悠遊「植物世界」的最佳景點。
北香秋荷-北香湖公園

嘉義市「北香湖公園」約有25.26公頃,僅次於嘉義公園,為嘉義市第二大公園,定位為林業文化主題公園。
「北香湖公園」重現清代文獻記載的諸羅八景-「北香秋荷」,因此園內設有北香湖以及栽種兩千多株灌木、七萬多株喬木等各類植物,搭配周邊的博愛公園與埤子頭植物園,串聯成西區最大的公園綠地,成為嘉義都市之肺。公園內設有松風亭、櫻花林、埤子頭植物園以及草坡景觀區等,供遊客來此遊憩。
蘭潭泛月-蘭潭音樂噴泉

蘭潭噴泉配合燈光音樂,共設計8場精彩的「秀」,包含35道水柱、一柱擎天、海鷗水舞、麻花旋轉、左右搖擺、皇冠水舞、拱門噴泉及左右搖擺水舞等,最大噴水高度可達50公尺,是國內最大型常設性水舞表演,鄰旁還有造型優雅的月影潭心,搭配蘭潭風景區夜晚靜謐氛圍,絕對是視覺及聽覺的雙重饗宴。
彌陀曉鐘-彌陀禪寺

彌陀寺,又稱彌陀禪寺,位於嘉義市東區。該寺歷史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十七年(1752年),最初主祀阿彌陀佛,後來改為主祀釋迦牟尼佛。彌陀寺位於嘉義市八掌溪畔,曾經歷多次改建,包括在日治初期因地震損毀,於1913年由大崗山義敏和尚主持重建。長期以來都是當地居民和訪客的宗教信仰中心。該寺院以其清晨的鐘聲聞名。
這鐘聲在寧靜的早晨響起,為當地居民及訪客帶來一種祥和與寧靜的感受,是嘉義地區一個具有歷史與文化意義的景觀。
康樂暮鼓

現今中正公園,最佳戶外音樂表演場所市中心最佳的戶外表演場所
中正公園原為平埔洪雅族的諸羅山社公署所在地,清領時期闢為外教場,日治時代創建為公會堂,當時有全台灣最大可容納一千多人的餐廳。二戰後改為中山堂,並闢為康樂區,附設球場及圖書館,『康樂暮鼓』曾為嘉義八景之一,公園的面積雖不大,園內林立的名人雕像群為其特色,其中以素有嘉義媽祖婆之稱許故市長世賢雕像最為聞名。
中正公園於民國78年(西元1989年)完工,園內設露天音樂台,造型採露天拱型開放式,舞台面寬2000公分,深度1670公分,共配置六百個座位,地下室還有演員化妝室,另設有地下收費停車場,貼心的為您解決停車的壓力,為市中心最佳的戶外表演場所。公園內小型展示館作為藝文展場,時常舉辦藝文活動,充滿朝氣與歡樂,景緻及設施都充滿了人文藝術風情,尤其夜間燈火通明,更別具有歐式藝術氣息。
鷺橋跨浪

古為白鷺橋,現為軍輝橋,另有彌陀映月橋
民國二十二年(日據時期),嘉義市役所在軍輝橋現址新建了一座全長五百多尺,高七丈多的水泥橋,白灰色的橋身遠遠看去,就好像是一群白鷺排列成行,整齊飛過水面因而叫做「白鷺橋」(過鷺橋)。 每次大雨過後,溪水暴漲,兩岸溪流洶湧之景如萬馬奔騰一樣壯觀,因此「鷺橋跨浪」便成為昔日的諸羅八景之一。
白鷺橋跨越八掌溪,建成之後,逐漸成為嘉義市通往阿里山交通的主要橋樑,後來於民國四十八年八七水災中被洪水沖毀,由當時駐防的國軍官兵負責重建,最終於民國四十九年再度完工通車,為了紀念、感念國軍官兵的辛勞,才正式改名為「軍輝橋」。
近期為重現鷺橋跨浪,新建 彌陀映月橋,橫跨嘉義縣市交界的單塔斜張景觀橋,連結黃金風鈴木步道、河濱運動公園,將八掌溪美景盡收眼底。
以上圖文轉載自 玩全台灣旅遊網 & 嘉義觀光旅遊網 & 交通部觀光局
【漫漫回嘉】
訂房專線:05-222-3366
官方LINE客服:@808eokmf
地址 : 嘉義市西區民生北路175,177號